您的位置:首页 >企业 >

一次文化寻根之旅: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学生共写校史-世界百事通

2023-07-06 15:04:30    来源:浙江教育报


一次文化寻根之旅: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学生共写校史


□本报通讯员 胡园珍

“这本书的序好特别,全是同学写的,我好喜欢!”“听说书中的那些二维码都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,扫一扫,一定能看到我们的身影。”近日,东阳市外国语小学的学生们手捧学校刚刚出版的新书《全息浸润:孕育一所好学校》,每个人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是一本由该校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和员工共同写就的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书籍,耗时近一年,浓缩着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建校20年来点点滴滴的文化成长印记。看着眼前的新书,校长卢雁红道出了初衷:“学校已建校20周年,一路行走、一路探索,在这一关键节点,我们有责任,也有使命来系统回望走过的岁月,共同分享育人的成果,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。”

之所以让学生成为主要执笔人之一,副校长马笑莲认为,学生就是一所学校行走的文化符号,以他们的视角来阐述是最鲜活的。“我们始终以‘全息关怀、走进心灵、全面精彩’为理念,不断将枯燥的育人内容转化为有趣的生活情境,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浸润在有意义的生活中。而且通过这样的形式,学校的文化能被学生们了解并认可,那他们对学校的感情一定会更深。”

于是,全体学生“卷”入了一场采访叙写校园故事的行动,找寻并记录着不同对象眼中的学校。

六(7)班学生子昊和同学一起相约采访自己的英语教师,他说:“第一次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踏入老师的家,着实有些紧张。当老师讲述了几个感人故事后,我们才明白原来学校发展到今天历经了那么多的不容易。”之后,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采访稿和采访视频回到班级,各班还开展了“一起聊聊外小的样子”分享会,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在学生们的笔下和讲述中悄然生长。

不过,学生们上交的初期成果离学校期待的模样还有着较大的差距。“这场寻根活动,需要学校好好设计,要让完全开放的草根采访成为有品质的实践课程。”卢雁红边思考边召集班子成员展开了顶层设计。确定重点采访对象、设计采访方案、开展采访培训……“建校人物专访”实践课程架构正式出炉,唯一不变的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,坚持每一步让学生自主完成。

大到如何预约采访对象、怎样采写,小到成员之间如何配合、如何记录,教师为学生开展了充分的采访培训。有学生说,自己过足了当“记者”的瘾,“我们组列了采访提纲,模拟了六七遍。采访中,我们分工明确,摄像、录音、互动都非常有序,我还学会了用关键词记录主要内容。采访结束,我们又分工把内容变成文字,大家配合得都非常好”。

在这样完全真实的情境中,学生们惊叹于校园建设的背后凝聚着那么多的心血与智慧,同时也真切地感悟到,真实的故事只有零距离面对面,才会有真发现。学校又进一步创设平台,让学生们把故事修改成演讲稿,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体师生分享,实践课程真正成了一次贴地而行的文化寻根之旅。

除了真实的人,校园里的一草一木、一场一馆也是校园文化的见证。在新一轮的校内采访中,每班学生自主选择大小物件、校园一景、品牌活动等采写内容,完成文稿后,在班级内部进行修改。

第一版书稿成型后,为了保证质量,卢雁红将初稿发给班子成员细读,反馈的意见还真不少:教师部分文章与学生文章穿插,话语风格不一致;篇章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;文章的内容前后有重复……那段时间,卢雁红桌上放着一沓沓学生的稿件,稿件上满是红色的批注。外出活动、周末回家时,她的包里也肯定装着稿子。在向专家请教后,《全息浸润:孕育一所好学校》一书终于定稿,分七辑进行阐述,从育人理念到育人行动,从和谐关系构建到学生品格养育,从物品留痕到寻根传承,用“行之思”来阐释对每一章节的理解,厘清了文化育人背后的逻辑。同时,学校向学生们发起“我心目中的学校”征集活动,以此形成序。

如今,这本书学校的学生们人手一本。他们边读边分享,当发现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时,很是激动。不少学生表示,这本书还可以出续集,他们也想成为书中的主人公。周末,学生们与家长共读此书,并陆续开展了“岘峰小白鹭最应该传承的是什么”“我爱外小的N个理由”等主题的家庭哲思会,全员浸润,让校园文化传承发挥出最大功效。
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