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企业 >

观天下!大提琴家秦立巍两场“似水流年”掀起交响热潮

2023-02-20 09:02:02    来源:北京日报

无形的音乐千变万化,“流水”是常常与之相连的意象。2月17日至18日晚,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,携手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连续两晚登台。“似水流年”的音乐会标题,巧妙凝练地概括了整台演出的艺术精神。

上半场,音乐会在青年作曲家姚晨的新作《远渡》中启幕。《远渡》的灵感来自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的作品《天书》,那些瑰奇神秘的形象、符号和文字触发了姚晨无限的想象,进而引领他深入了解韩美林本人的艺术生命。当国家大剧院发来创作邀请时,《远渡》水到渠成。“我希望能用管弦乐队这艘大船,承载着远古的灵魂渡越漫漫时空,传递文明与人性的不朽。”姚晨如此诠释标题“远渡”的含义。

2月17日晚,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带来了《远渡》的世界首演,水琴、排钟等异常丰富的打击乐器,低沉如大地轰鸣的弦乐、管乐等,无不营造出“天外之音”般的洪荒与神秘之感。全曲收束后,87岁的韩美林走上舞台,认真而激动地对观众们说,从《远渡》中,他仿佛听到了“来自上天和宇宙的声音”,“我没有想到,《天书》真的跨界到了音乐。音乐以极度的抽象来塑造形象,是艺术界顶层皇冠上的钻石。”


(资料图)

秦立巍将大提琴饱满深沉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怀念“逝去的时光”的感伤在琴弦上如涓流汇聚。牛小北摄

接下来,秦立巍与乐团合作的《逝去的时光》奏响。《逝去的时光》由著名作曲家陈其钢为大提琴和乐队而作,以古琴曲《梅花三弄》的泛音旋律作为主题并贯穿全曲。乐曲开篇,秦立巍用大提琴奏出主题,在长笛与双簧管的伴奏下,悠远意境引人入胜。随后,《梅花三弄》的旋律层层递进,铺垫变化,带动整首作品的情绪高潮迭起,怀念“逝去的时光”的感伤如涓流汇聚,逐渐成汹涌巨浪,又在尾声部分归于宁静。

秦立巍将大提琴饱满深沉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,成为全曲中绝对的亮色。当大提琴最后几声泛音伴着主题渐渐消散,全场观众在短暂的安静后,旋即为秦立巍与乐团的精彩演奏爆发热烈喝彩。

下半场,吕嘉执棒乐团演绎了勃拉姆斯《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》。这部写于湖边的作品如同纯朴感人的田园诗,落日余晖般的第一乐章率先营造出宁静和煦的美好氛围,第二乐章壮美严峻,大提琴奏出了勃拉姆斯最美妙的旋律之一。再经过充满奥地利乡间风味的舞曲般的第三乐章,第四乐章绽放出狂欢的热烈色彩。在近乎欢呼的气氛中,全曲结束,音乐的力量再一次点燃了北京的夜晚。

马上就访

秦立巍:我与北京观众的距离非常近

当《逝去的时光》推进至后半程时,管弦乐团的演奏宏大而激烈,短暂“休息”的秦立巍垂目沉思,酝酿着琴弦上又一段涌动的情愫。作品标题“逝去的时光”,让秦立巍感慨良多,共鸣良多。他长居新加坡,已有近三年未能来到国内,“对我来说,这三年好像过去得非常快,没有留下太多能记得住的瞬间,的确是‘逝去的时光’。”

“怀念”的味道,近来总是萦绕在秦立巍心头,《逝去的时光》中有几段重要的旋律,“本来就很让我们怀念从前,现在更能体现它的意义”,台下的观众同样让他感到怀念。去年夏天,秦立巍回到国内,从青岛开始,他的演出走过了北京、杭州、贵阳、西安等多个城市,“我在台上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,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亲切。那么多愿意一直追随我的观众还在身边,我觉得非常幸运。”

作为闻名世界的大提琴家,秦立巍到访的城市很多,但北京始终是他心中特别的一站。秦立巍是上海人,“上世纪90年代,我第一次来到北京,感觉就是一个字,‘大’。”而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,北京的城市气质在秦立巍心中越发独特,“大家总说上海很‘洋气’,广州的感觉很像香港,而北京恰恰是让我觉得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城市。逐渐了解北京之后,你会更觉得它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,包容性也很强,它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,又带着非常浓郁的中国情怀和东方特色。”

北京的观众同样让秦立巍印象深刻:“北京的音乐爱好者在国内数一数二,他们很能理解我的演奏。”此次两场音乐会,足以证明北京观众对秦立巍的喜爱:当《逝去的时光》结束,秦立巍起身致谢时,全场响起此起彼伏的“bravo(好极了)”,热情的观众里还有不少拼命鼓掌的小朋友。“现在,我在北京的音乐会不比上海少,如果看乐季,有时候还可能比上海更多,我与北京观众的距离是非常近的。”秦立巍说。

在北京建设“演艺之都”的路上,秦立巍非常乐于见到,如今室内乐有了明显进步。室内乐是几个人在舞台上用音乐的语言不断对话,需要观众静下心来,打开心胸去认真地聆听其中非常细腻的内容。“只有当一个城市的音乐市场成熟到一定的水准,室内乐才能开始发展,北京正在或是已经跨过了这道坎。室内乐在中国,特别是在大城市发展得蒸蒸日上,这是一个自然的也让我觉得非常高兴的过程。”

很快,秦立巍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巡演即将开启,他要带上的作品仍是《逝去的时光》。“它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,从更加宏观、长远的角度来讲,它也是一部对中国大提琴事业而言意义重大的作品。”《逝去的时光》由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创作于1995年,多年来常演不衰。“它不仅有陈老师在法国时对色彩的追求,也有《梅花三弄》的旋律,是非常迷人的东西方文化的对话。”

秦立巍肩上有着推广、弘扬中国大提琴的使命感,“钢琴,我们有了《黄河》协奏曲;小提琴,我们有了《梁祝》;大提琴也需要这样的经典。作为大提琴家,能经常演奏《逝去的时光》这部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,我很幸运。”

(原标题:两场“似水流年”掀起交响热潮)

流程编辑:u028

本网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委托,声明如下: 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未经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或本网书面授权的情况下,不得转载、使用、编辑刊登在本网上的文章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

关键词: 国家大剧院 梅花三弄 似水流年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