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企业 >

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董宇辉:你要知道怎么过好自己的这一生

2023-08-25 21:03:44    来源:书研聊育儿

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董宇辉和历史学家王笛的那场直播?

我以为,这是一场不可错过的直播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那场直播里,看俞敏洪、董宇辉和历史学家王笛三人的精彩分享,听董宇辉讲他自己对历史中的大事件大人物与普通人的感受与总结,不禁让我赞叹不已。

那场直播也是为数不多地让我从头看到尾地直播,并且还颇有感触。

历史中的大事件记录的是大人物,但其实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普通人更应该被看见

直播中,董宇辉问起历史学家王笛从写宏大叙事到写普通人的故事,这当中是否有一些契机或者是关键点?

王笛老师说,他之所以会选择历史中的普通人来书写,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从他接触了成都百姓的生活日常,到后来去国外留学写街头文化,这些都带给了他许多新的研究与思考。

他还认为:

“我们过去的历史写作,过于重视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,普通人在历史上几乎是缺席的,以至于鲁迅都说,所谓的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家谱”。

此外,他还举例说明了普通人在历史当中的重大贡献,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,发明造纸术的蔡伦,成都和四川火锅的来处等等,为什么历史上都没有追寻它们的源起?

想想确实如此,无论是读历史类书籍,还是看历史类电视剧,亦或是讲述历史的纪录片,我们所接触所看到的都是对帝王或者英雄人物的赞扬与歌颂,却从未见到历史中普通人的具体生活与真实故事。

这或许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。

恰如后来董宇辉在总结这一段时说的那样:

“身为父母,我们总是让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人物,却很少教会孩子做一个幸福乐观的普通人。大家都想要一鸣惊人,但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”。

很显然,这就是人类现实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啊!

无论家长多么希望孩子能够有大出息,成为大人物,做一些了不起的大事,最终大部分孩子都将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一员。

当然,我们面对和接受现实,并不是意味着从此躺平,而是在立足现实的情况下,做好自己能做的,可以做的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
那或许有人会问了,既然到最后大家都是普通人,那读书又是为了什么?

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

从直播访谈聊历史,到谈到读书的意义是什么?

董宇辉如是说:

“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人,书让你看完三千年的史,书让你看完九万里的路,不管是诗词歌赋,回归田园,还是说功名利禄,耿耿于怀, 你要自洽,你要知道怎么过好这一生”。

你知道如何过好自己的这一生,便是读书的最大意义了。

在董宇辉看来,他现在把卖菜的工作做好,就符合了王笛老师在《碌碌有为》一书中所传达的价值观。

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天读过的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一书,书的作者马伯庸也有着与历史学家王笛相同的历史视角。

马伯庸在书中写道:

“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,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,往往会被史书忽略。即使提及,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、民怨沸腾之类的高度概括,很少会细致入微地描写。”

为此,出于兴趣与好奇,也源于机缘巧合,同时在苦研史料和细致求证后,马伯庸写了这本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。

如书名所言,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讲述的是大明王朝里那些普通人的故事。

作者马伯庸通过6个真实故事,娓娓道来那个朝代里最容易被忽略,甚至从不会被提起的人和事。

第一个故事由一位名叫帅嘉谟的数学学霸引出,他因为计算能力强,在接触官府账册后,发现了账册中一个税赋疑点

由此税赋疑点,帅嘉谟展开了深入调查,并开启了一场近十年的《徽州丝娟案》。最终,上上下下盘根交错带出许多人,帅嘉谟的结局也并不好。

除此之外,书中其它5个故事也都是真实史料,在经作者的笔触后,让我们读来不觉妙趣横生,同时又发人深省。

写在最后

培根曾说:

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慧,演算使人精密,哲理使人深刻,道德使人有修养,逻辑修辞使人善辩。”

平常日子里,我很少读历史书籍,但自从读了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后,我才深刻体验到读史带给一个人的通透与悲悯。

最后,也将此书分享给我的读者朋友们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