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企业 >

“跪哭求水”背后:一文看懂宁夏黄沙中种树有多难? 世界最资讯

2023-03-30 17:18:43    来源:上游新闻

宁夏灵武一林场树木被煤矿“断水”面临枯死,六旬林场主跪地求救,此事引发网友关注。在宁夏黄沙中植树有多难?上游新闻整理了一组资料。

“养娃娃容易,沙漠里种树难”


(资料图)

“养个娃娃容易,在沙漠里种棵树难”,这句流传在治沙人口中的俗语生动形象反映了在沙漠中种树的难度:比养娃还难。

“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。天上无飞鸟,地上无寸草。”这句在甘肃当地流传的顺口溜,道尽了沙漠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楚。

2008年,中国广播网的一则新闻中提到,宁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,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57.2%,2008年出台的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制约宁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。按照该新闻发出时的统计,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,宁夏的森林覆盖率、林木绿化率、绿地率还有很大差距。其中,主要原因是成活率不高,保存率较低。

在当地水有多金贵?

在宁夏种植乔木比较消耗水,是否应该种植低矮灌木?孙国友表示,自己种植乔木,正是因为林场有水源。

据西部决策报道,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/13,黄河流域的1/3。

资料显示,宁夏灵武地处毛乌素沙漠西部。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,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、陕西榆林、宁夏盐池,面积超过4.2万平方公里。这里本是广袤原野,唐代以后,受连年兵燹、滥垦滥牧影响,加之气候变迁,逐渐沦为沙海。千百年来,黄沙滚滚,逼得周边城市连连后退,村庄支离破碎,百姓苦不堪言。原本在塞北的流沙,到1949年已越过长城50多公里,并以每年百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扩张。当时专家预测,不出20年,4万多平方公里的榆林将被黄沙彻底吞没。

央视财经在报道治沙英雄王有德时,展示了出生于宁夏灵武马家滩镇的王有德的一段回忆,展现了当地早年间的情况。马家滩镇也正是媒体报道孙国友承包林场的地方。

在王有德最早的记忆中,家乡的村庄周边是长满了各种植物的沙地。因为过度的放牧和挖掘沙漠药材,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,风沙越发地猖獗。难以忍受的风沙,贫穷和饥饿,让王有德的童年记忆痛彻肺腑。

人退沙进,沙进人退。十几年里,马家滩镇前后有20多个村子被黄沙掩埋,3万多人被迫迁移,200多种动植物随之消失。

黄沙中植树有多难?

在中国妇女杂志对毛乌素“治沙女王”殷玉珍的一篇报道中,或可见端倪。最早,夫妻二人用工钱换回600棵树苗子,殷玉珍全栽到了房前屋后,但最后只活了不到10棵。能活10棵就能活100棵、1000棵……接着种!有一次夫妻俩正在种树,突然刮起了沙尘暴,一时间天昏地暗,分不清东南西北,最后循着自家的狗叫声才慢慢摸了回去。这样的场景,活脱脱现实版的《山海情》。

毛乌素也不是“铁板一块”,中国治沙人在多年摸索中已经有自己的成功经验——“草方格”,让在沙地中种出绿洲成为了可能。

具体操作就是,把废弃的麦秆或者麦草一束束呈方格形状铺在沙丘上,然后再用铁锹轧进沙子里,把麦草的1/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,接着把方格中央的沙子移到四周麦草的根部,让麦草牢牢地固定在沙地上。

也可以在方格中间撒上草籽,这样一来麦草不仅阻止了流沙,草籽还会在下雨的时候发芽,腐烂干枯的麦草又作为肥料滋养草种的生长。

别小看这一简单的“草方格”,在沙漠里治沙、种树,靠的就是这个方法。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之间的毛乌素沙漠,就是这样被“干掉”的。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,荒寒遐僻之地上,也种出了世界最大人工林。

光明网今年1月报道中提及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:毛乌素沙区治理率超过80%,林木覆盖率达30%,流沙基本“拴牢”,森林小气候效应初步显现。专家的结论是,毛乌素已完成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逆转。

综合中国广播网、光明网、央视财经、西部决策、杭州日报等

编辑:邹渝

责编:王蓉 官毅

审核:冯飞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